WFU

2018年10月6日 星期六

從靛藍天使1推薦序分享高敏感特質孩童特質與成因




一中心出版社出版的 [靛藍天使1:新世代小孩的來臨]

推薦序



自主又敏感的現代小孩──光流聯合診所院長楊紹民醫師


先不管各位讀者是否熟悉「靛藍小孩」這個名詞,不知道大家是否發現到現在的小朋友跟過去的小孩非常非常不同。

光流聯合診所為全人預防醫學診所,在過去十年來,我們運用自然醫學、能量醫學、營養醫學,以及情緒療法,陪伴非常多的小朋友處理他們的環境適應障礙、分離焦慮、學習障礙、人際障礙、情緒障礙,以及自我認同障礙等各種問題。許多家長,包括我周圍的朋友,都發現他們的孩子,真的跟以往非常不同 !




常見特質


首先,他們對於三C電子產品,彷彿上輩子就已經知道該怎麼使用,一拿到就立刻上手,完全不需要他人指導,也不像上一個世代的我們,必須將說明書研究透徹,才能使用得順手。比起這些電子產品的主人,他們彷彿對這些東西更為熟悉。此外,日文、韓文等各種語言的電子遊戲,對他們來說都不會受到什麼限制。

再來,他們比起上一個時代的小孩,彷彿更會講道理,即使口才不好或沉默寡言的小孩,一旦你讓他開口了,他講的許多道理都比大人還要深入,讓周圍的大人們根本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甚至,話不用多說,一句話就能打中我們的死穴,非常直白地點破,讓我們不得不更深入思考的問題本質,釐清更多之前沒有想清楚的事情。

還有,就是固執,或者說執著。即使是外在行為看起來唯命是從的小孩,但一旦他願意講出真心話,就會發現他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才不理會大人說的那一大套自以為是,卻跟現實世界非常不一致的大道理。他們非常堅持自己的想法及選擇。另一種,就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非常堅持自己想要的,怎麼講也講不聽,怎麼說服也說服不了。

在我工作二十多年的前半段,許多家長會以為是大人把小孩子寵壞的,會覺得現在的小孩越來越難教,越來越講不聽。再來就是,用西方心理學與醫學進行兒童心理健康評估的專家,開始告訴我們,這個時代的小孩罹患自閉症、過動症和注意力缺乏症候群者越來越多了。在這些專家所知道的心理學與醫學方法用盡之後,接著就是開始要求這些孩子吃藥。



從環境、社會與生態變遷,理解為什麼靛藍小孩會出現


如果您關心環保、地球永續等議題,會發現其實小孩子的這些現象,跟整個地球、大環境,以及人類文化與文明的變遷,有著非常深的關連。我們日常生活最常使用的通訊、交通、多媒體、網絡等工具,其運作與發展速度,比起十幾、二十年前快上數十倍甚至數百倍。文化交流的速度也有著同樣的發展。

前幾週,侄子來我家玩時,我非常訝異地發現,他竟然使用手機的App,跟不同國家的小孩,包括說英文、日文及韓文的,在網路上直接面對面的交流。比起三十年前,我的大學時代,我們寫一封英語信給筆友後,往往要等待一年半載才能夠收得到回信,實在大不相同。有線及衛星電視頻道、網路電視等資源,讓我們隨時隨地可以看到異國的風光及美食,甚至在極端氣候下極端環境中的各種生物生態。包括現在最夯的網路直播,只要透過網路,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發生什麼事情,我們幾乎都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接收到這些訊息。許多資訊用更快的速度(可是相對也比較表象化)的方式在傳遞。

我們的小孩,這些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在成年後,甚至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必須面對一個更快速、更多變、更多元的時代。因此,他們不得不變得更敏感、更敏銳、更有主見,更堅持自己想要做的是什麼,否則就很容易淹沒在這些形形色色、變化多端的資訊中而迷失了自己。

他們的身體也必須比過去的孩子們更敏感!他們很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過敏性疾病。真正的原因是他們必須能夠更快地偵測到許多對健康有危害的環境微細變化,並且透過身體的症狀,讓他們有能力快速離開那些有危害的環境或有危害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的孩子有成癮的問題,喜歡不當的飲食,包括高糖、高熱量、高人工添加物的食物或零食,其實最大的問題一定是來自於生活周圍的大人與所成長的環境中,存在著讓他們的身心不舒服、混亂的潛在問題。他們有點像是以毒攻毒,不自覺地用這種方式來緩解自己的不舒服,或者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個部分是我們在跟無數個求助於光流團隊的家庭合作過程中,一步步求證出的心得!

這些不管是身體或心理情緒的問題,如果只用傳統的醫學心理學觀點,非常容易帶來長期用藥的結果。因為大人們並沒有提供這些孩子能夠有效成長及發抗壓的技巧!最重要的是,這很可能會讓孩子失去了真正了解自己的天賦特質,並發揮這些天賦特質去幫助他人及社會的機會;然後反過來終其一生,要背負著自己有注意力缺失症候群、過動症等疾病的稱號過一生!

高敏感的靛藍小孩很像可以偵測水汙染的魚群一樣
環境好就長的好,環境不好就出狀況,是很重要的心靈生態指標


靛藍小孩,只是這群高敏感特質者的其中一個稱號。而這本書即將帶領我們從不同的領域來理解這個議題。更重要的是,要讓更多人一起來面對、共同來思考,如何面對這個蛻變中的世界?如何陪伴這些走在蛻變前端的孩子們,讓他們能得到更快樂、更健康、更不同凡響的未來!
備註:本文中所提到的資訊中,一部分已獲得國際論文研究驗證,跨領域論述則源自筆者多年臨床觀察、透過整合式思索得出。僅供個人參考,如果有醫療需求請徵詢醫師的意見。